本溪五女山导游词600字(精选4篇)
本溪五女山导游词600字 文档1
五女山位于桓仁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五女山山体是长方体,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宫廷之争逃亡至此,在山上建立高句丽第一都城,史称纥升骨城。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北方地方政权管辖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0xx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近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现了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代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这说明,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生活。发现的遗物还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生活、生产工具和兵器。
除历史遗迹外,五女山的自然风光也十分壮美,登高俯瞰,前可见桓仁县城阴阳八卦城,后可见桓龙湖似一条巨龙腾跃而下,山势险要,多处景观称奇称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0xx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xx年五女山山城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本溪五女山导游词600字 篇2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
我是欢乐星球旅行社的一名导游,我叫李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导。
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五女山吧, 金秋十月,是观赏红叶的季节,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观赏红叶的传统,“晓来谁染霜林醉”,“霜叶红于二月花”等等诗句,道出了古往今来文人骚客对红叶的挚爱和向往,也道出了秋天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壮丽。今天我就是要跟你们去五女山游玩。五女山位于辽宁省本溪市东部山区的桓仁县。
下面我就来给你们讲一讲五女山的故事吧。传说在远古的时候,有姐妹五人,他们武艺高强,身怀绝技,屯兵居住在山上,为山下的老百姓施恩赐福,深受群众的爱戴。有一年,浑江里来了一条黑龙,它作恶多端,欺压百姓,这五姐妹就要下山降伏黑龙,双方势均力敌,混战了三天三夜,最终同归于尽于山下的江面上了,所以,当地老百姓为了纪念这五姐妹,就把他们曾经居住过的山峰称为五女山。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到山下了,我们开始上山吧。大家看,这里的枫叶多么红,多么大,共有六、七个品种,叶子有五角的,有七角的,有九角的,还有十一角的,最多可达十三个角。多么漂亮。对了, 如果您是一位摄影爱好者或者绘画爱好者,一定要选择9简评:诗情画意的美景,加上你声情并茂的讲述,游客一定流连忘返。
本溪五女山导游词600字 篇3
五女山位于桓仁城东北8公里的浑江西北岸。五女山山体是长方体,主峰海拔820米,南北长1500米,对象宽300米,峭壁垂直高度200余米,这里是高句丽民族文明的发祥地。公元前37年,北夫余王子朱蒙因宫廷之争避难至此,在山上成立高句丽第一国都,史称纥升骨城。高句丽是我国汗青上北方处所政权统领内的一个少数民族。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建州女真族第三代首领李满柱率军挺进辽宁,便驻扎于此山。因此,五女山也是满族文明的发祥和启运之地。
连年来,考古专家在山上发明白大量的古代遗迹和遗物。年月最早的遗物是新石器期间晚期的陶器,距今已有4500多年汗青。这声名,早在45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山上糊口。发明的遗物尚有战国晚期的石剑、石凿、陶壶以及一些辽金时期的糊口、出产器材和武器。
除汗青遗迹外,五女山的天然风物也异常壮美,登高俯瞰,前可见桓仁县城阴阳八卦城,后可见桓龙湖似一条巨龙腾跃而下,山势险峻,多处景观称奇称秀。
1996年,五女山山城被评为国度重点文物掩护单元;1999年世界十大考古发明之一。20xx年五女山景区被评为AAAA级景区。20xx年五女山山城荣登天下文化遗产名录。
本溪五女山导游词600字 篇4
闻名遐迩的五女山,突兀雄厚伟,巍峨壮观,悬崖绝壁,险峻奇秀,是桓仁美景之冠。雄踞于县城北浑江右岸,距县城8公里,四周皆为峭壁,呈长方体,主峰海拔804米,南北长1500米,东西宽300米,壁高200余米。相传古有五女屯兵其上,因以得名。沧桑变化,历代曾以纥升骨城、合罗城、五龙山、五老山、郁灵山、于郎山、五余山等名相传古今。山上古城五女山城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光绮丽的五女山,蜚声中外,素有塞北名山的盛誉。在《魏书》、》《唐史》、《明实录》、《清史稿》、《辞海》、《奉天通志》、《中国名山大辞典》等书中,均为其重笔载介。日本人菊田贞二、山上次男等亦曾有论述。大正四年(公元1925年)八月五日出版的菊田贞二所著《东三省古迹遗离》正篇第203页载:“桓仁县北十五里,有五女山。相传唐朝有五女踞山为伍。山高千仞,两峰对峙,形势雄险。第一峰成平圆形,内围巨石,分东西二门,为天然石城,可容万人,……。” 据史料载,汉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逃至此山,(当时属玄菟郡高句丽县所辖),修建城廓,建立高句丽国,此山为高句丽开国都城。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阿哈出(李成善)之孙,释家奴之子,建州女真第三代首领李满住居于此山城的南麓瓮村。自此,五女山城一直是建州女真的防守驻地。出土的大量文物佐证,此山城在唐、辽、金、元、明等朝代均曾驻兵或有部族聚居。 据书载和口传,山上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60余处。原建有玉皇观,殿三楹,庙前凿一方井,7米多长,3米多宽,深1米多,名叫“天池”,终年不涸,清洌可饮。出上发现古军营遗址和存放盔的头像,额头高耸,眼鼻口下颏非常匀称,游人看后无不警仰。 一年四季,五女山景色如画,春夏之际,山上千枝竞秀,万花香,蜂蝶纷飞,鸢声婉转;山下浑水库碧波万顷,舟船穿梭,水飞翔。深秋时节,松苍,枫林似火,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寒冬时节,白雪,银装素,群山如银蛇飞舞,似玉龙奔腾。 五女山风景如画,原辽宁省省长林声登山赋诗:“霜重险峰紫,落叶满坡红,松抱一线月,云绕五女山。 古老的五女山城,奇峰怪石,林海松涛,幽静秀雅,风光旖旎,山下浑江水库,每当夕阳西下,碧绿的湖水泛起鳞鳞细浪,映出片片绚丽彩霞,渔翁持杆回返,群鸟归林。游船上彩旗飞扬,游客歌声修扬,渔船上满载鲜鱼而归,船头犁开水晶天道,船尾溅起万朵雪花。五女山赤壁夕照生辉,更加婀娜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