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作文怎么写的(精选5篇)
作文是语文考试的重中之重,想要写出好的作文,可以多看一些满分作文,灵活运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满分作文范文推荐》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2024作文怎么写的篇1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三、有效仿写练习,促进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虽然是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也知道是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所想的写下来,可是一动起笔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写出来的作文总是不具体。这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范文,学习范文的写作思路、特点、方法,根据范文的语句以及表达方式进行具体的模仿,习作起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作文也就比较具体。
首先,仿写文中的一段话或句群的表达方式。如教《有趣的作业》一课,有这样一段话“展示作业的时间到了。嗬!同学们的课桌上可热闹啦!有小小的野花,有嫩嫩的桑叶,还有青青的小草。”在说话写话时就指导他们用上“……有……有……还有……”这样的句式,学生写到“我家冰箱里存放的东西可丰富啦!有又嫩又绿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白嫩的豆腐”。学生学会了仿写段,也就为写篇打下了基础。
其次,指导仿写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篇的训练。语文教材中安排的课文都是佳作,无论是语言文字,还是篇章结构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从语文教学实践看,学生从读学写,由仿照写到创写效果明显。学生读一篇好文章既可以学到作者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还可以学到表达方法,经过由仿照写到创写,走一条写好作文的捷径。如学习了《假如》这篇课文,让学生模仿这一课的写法写了想象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学生写出的作文用词恰当,表达清晰,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愿望,充满了一片纯洁的爱心。这样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了作文教学当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离不开有效的写作步骤指导
有效的写作步骤,我认为离不开想、说、写、读、改。
想:写作之前先想清楚要写什么内容,作文要求是什么。这时,教师对学生写作选材做及时地指导,引导他们打开记忆,选取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这样既可以紧扣作文要求,又可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想好后,同桌先练习说一说,在互相说的过程中,指出对方用词不当之处,交代不清楚、不具体的地方等等,都可以进行再思考调整。这样做,既避免了写作时前言不搭后语的现象,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写:觉得自己思路清楚,说得通顺连贯,比较满意了,就可以进行写作了。
读:写完后,还要读一读,找出错别字及用得不当的词句等,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改:在认真读的基础上,修改自己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学会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然而许多小学生有这样的问题:若要他把自己写的东西进行修改,那他就找不出毛病来,但如果让他去修改同学的作文,去挑别人作文中的毛病,他倒真能找出许多不当的地方,有的甚至连老师也想不到。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我因势利导地让他们通过作文的“互改”去发现问题,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
只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和阅读积累的习惯,再加上教师的善于启发、巧于点拨、及时激励,我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
2024作文怎么写的篇2
第一步:阅读习作要求,选择材料。
让我们先看一下这次习作的要求。对于我们初次写作文的同学,一定要养成审题的习惯。
要求:
1。根据自己课余生活的内容设计题目。
2。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自己的课余生活描写出来,尽量做到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3。写完后要仔细阅读政正错别字,修改不通顺的句子。
我们读完要求,还要弄清楚“课余生活”指的是什么?“课余”指的是上课以外的,如果是上课时间发生的事就不能写了。好了,这次习作内容范围很广泛,只要和课余生活有关的都可以写。比如:课余的读书,和爸爸妈妈郊外游玩,帮父母做家务,和同学小伙伴做游戏,课余学一门技能(学游泳、学骑自行车等)……
第二步:确定题目,围绕题目选材。
这是一篇自拟题目的作文。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要写的具体课余生活内容来确定题目。如要写课余“学游泳”的事,你就可以以“学游泳”为题;当然也可以按照习作要求拟定一个题目:如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等。题目确定下来,就可以围绕要写的题目选择你要写的内容。
第三步:确定中心,围绕中心具体描写。
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在写作前静下心来想一想,我想通过这篇习作说明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或告诉读者一个什么道理?这就是确定写作中心。只有中心确定了,你就会围绕中心去写,否则,在写作过程中就会偏离中心,或中心不明确。因此,这个习惯一定养成。对于本次习作就是要围绕习作中心将自己选择的课余生活内容从头到尾写清楚,并试着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还可以试着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或抒发一下自己的感受,以及今后的打算等。
第四步:注意写作顺序,详略得当。
我们生活中都离不开顺序,写作更是如此。如果没有按照顺序,你的作文就会没有条理,就不能正确、准确表达你的意图、目的。因此在文章表述时注意按照顺序一步一步叙述。(一般习作可采用三种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在叙述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详略得当。跟中心有关的内容要详写。其次可略写。当然,以上内容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学可能听起来困难一些,没关系随着同学不断的练笔和阅读,你会渐渐懂得的。
第五步:习作完成,认真修改。
写完文章后,要围绕习作的主题认真读,发现错字及时改正;对读起来不通顺的句子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增删字词;对文中的标点符号要反复推敲,达到用得恰当而准确。如果自己觉得很满意,可以读给伙伴或爸爸妈妈听,听一听别人的建议。反复修改会使你的作文非常出色,你不妨试一试!
示范文写作思路示例:
学采茶
开头:可采用两种形开头:
(1)直接你学本领的原因
(2)写清时间、人物、干什么事。
开头:星期天一大早,妈妈就叫我跟她一起去采茶。
中间:按顺序写作。
(1)刚开始,你“不会时”,内心怎麽样?向别人请教,别人是怎麽给做示范的?要把人物语言、动作写清楚。
2)后来,在“学习”时,你尝试着做,遇到了什麽困难?如何克服的?要重点、具体写出自己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心理活动。
(3)最后,“学会时”,你的心情怎麽样?你是怎麽做的,写下来。
结尾:注意再次重复使用一下题目,做到首尾呼应,最后把这次的“学的过程”中的体会或从中明白了什麽道理写出来即可。
2024作文怎么写的篇3
记叙文是用来描述事物的文章.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是记事文的6要素,(或者四要素)。.描写物体的就要从
运动状态,物体形态或变化上来说了。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
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总的说,以记叙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叫记叙文。
但记叙文写作,伴随自然流漏的适当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等。
狭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
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写作记叙文要做到一下几点:
第一,要交代明白。无论记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一般都要交代明白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否则文章就不完整。
第二,线索清楚。虽然观察的角度、记述的方式可以不同,但每一篇文章都应当有一条绾联材料、统贯全篇的中心线索,否则文章就会松散。
第三,人称要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记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记述,都要通篇一贯,一般不宜随意转换,否则就容易造成混乱。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写好记叙文——写人篇
我们从小学接触作文开始,最早写的就是记叙文,一直到初中,我们还是不断地在写记叙文,记叙文可以分为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怎样写好一篇写人记叙文呢?我们平时的写人记叙文中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之后,采取怎样的步骤可以写出一篇好的写人记叙文。这一切,我们将在此篇中给予指导。
记叙文可以说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一种文章,在写作时也是最早接触的文体,记叙文看似所有人都可以写,可是记叙文真的很容易吗?我们遗憾地发现很多同学都存在种种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故事老套陈旧。写老师,一定是挑灯批改作业,雨天送我们回家;写父母,总是冒着风雪背着我们去看医生;写朋友,总是最初要好,然后有了误解,最后又好起来了。亲爱的同学们,这是一个现代社会,别让80年代的流行统治我们21世纪的头脑,别人嚼过的馍馍已经索然无味,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后来的'效仿者常常落入“东施效颦”的嫌疑。
二、塑造的人物过于模式化。汉语是一种伟大美丽的语言,汉语词库里用来形容人的形容词不胜枚举,很遗憾,我们大部分同学写人的时候,都把人写得很完美,缺乏真实的感觉,妈妈总是慈祥,爸爸总是严厉的,老师总是充满关爱的,没有缺点的人物是不饱满的。
三、写作技巧有待提高。(1)缺乏对人物的描写,使人物显得干瘪。(2)叙述太过平淡,不带情感,缺乏感人的力量,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作品是没有办法感动别人的。(3)表达方式太单调,只有平板的叙述,如同白开水,索然无味。
综合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症下药。现在我们写作通常都是课堂作文,讲究即兴发挥,要写好作文,却需要课外的功夫,这课外的功夫,就是我们要走的第一步路。
第一步:课外的功夫
同学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都比较喜欢阅读,或者有良好的摘抄习惯。俗语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会觉得生活平淡,无物可写,这样的观念是错的。生活不是平淡的,即使是平淡的,也有很多细微的震撼过你,让你心情波动过的事情,我们觉得生活平淡只是因为缺乏观察,缺乏用心体会;更经常的是,即使我们身边出现了让你为之一动的事情,由于缺乏记录的习惯,我们常常让好的材料擦肩而过;此外,除了生活的真实,我们可以从别人写人的文章中获得灵感,看看别人是怎样刻画人物的,可以作为借鉴;也可以把别人描写过的人物作为一个人物模板,联想到其他你身边这样的人,哪怕以阅读后印象深刻的某个人物作为自己写作的对象也可以,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虚构的真实并不比真切的真实效果差。总言之:
1. 观察生活,用心体会
2. 随身携带笔记本,不错过任何一个小小的灵感,任何一个感动你,让你震惊的瞬间;
3. 从阅读中模仿人物的刻画,从阅读中汲取材料。
2024作文怎么写的篇4
一、重视积累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百字新事”训练让语言积累、语感培养与思维发展直接源于生活,要求学生用百字左右的篇幅记录当天发生在身边的,或当天听过、读过、看过的新闻,做到语言精炼、流畅。百字新事与写作日记有着本质区别,不求长,不求多,唯求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写”方面。
阅读是一种特殊的生活,“剪报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剪报一篇,旁加对文章的点评、心得、联想,可从文章的主题与内容、情感出发,亦可从文章写作方式方法入手。这项训练既使学生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也为学生自主选择读写材料、自主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落实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剪报作文与写作读后感有着本质区别,后者重在“感”,而剪报作文则重视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不仅在于对写作内容的“感”,还在于对写作的内容、过程与方法的“评”,体味文章成功之道,树立自己的作文标准。
上两者交替进行,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也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
二、新闻引路轻松入门
笔者认为,作文训练应当经历“掌握作文特点—掌握写作方法—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三阶段,因此而设计的“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新闻写作训练—想象能力训练—思维能力训练—语言优化训练—研究性作文训练)中,“新闻写作训练”着重让学生掌握作文特点和写作方法,而想象、思维、语言优化、研究性作文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提高作文能力,作文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但小学到高中老师需不断重复。“新闻引路”以结构模式简单规范(一般为倒金字塔式)且易于掌握的新闻(消息)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快速闯入作文王国,牢固把握作文内容与情感真、新,语言简明精炼等特点,并从此成为习惯。
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对新闻价值的严格要求可规范学生写出新意并进而培养创新精神;准确、精炼、生动的新闻写作语言要求为改变学生华而不实的“学生腔”提供了训练机会;为把新闻写真实、生动而去观察、琢磨的新闻写作过程对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动机有很好帮助;散文式通讯和副刊文艺作品也为中学生学习文学语言找到了新天地。
语言是学生在潜移默化、朝花夕拾中积累起来的,包括老师在内,其他人都帮不上忙,所以重视想象与思维能力的训练成为最有效的作文教学内容,待学生有了一定语言积累再训练语言优化。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与普通快速作文法相比,“新闻引路”作文训练序列通过想象、思维和语言优化训练求思维的广度与深度、语言的精度,迅速化解新闻的规范模式,不会造成模式化的恶果。
三、交给工具四步成文
笔者认为:写作是一个“发散思维--聚敛思维--线性思维”的双重转化过程。即从写作目标出发,充分发挥观察、感受能力,从生活和头脑中联系各种知识、事物等写作内容是“发散思维”;选材、炼意、构思、谋篇,是连续不断地对已有材料与观点进行整理的“聚敛思维”过程;作者心里的东西变成文字,语言的“线性”特点(不同的字和话不能同时表达)就体现出来了。
基于此,笔者设计了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其基本步骤是:想-选-写-修。这一方法符合新课标指出的“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脑图是英国托尼·巴赞博士开发的全新思维方法,其要点是把主题词写在中心;把任何有关论点写上从中心点引出分支,不同类别另开分支并不断连接下去。4X积木式思维作文法中,脑图被作为帮助学生思维的作文工具。步骤“想”展画脑图,实质是发散性思维,通过展开联想引导线索、丰富内容,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联系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并引导学生遵从相似联想、对比联想、接近联想等联想三法则对事物进行联想使文章内容全面、丰富;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结合连续思维使文章内容深刻。步骤“驯完善脑图,实质是“聚敛思维”,要求学生按照“合题意要求、正确或合理、独到而新颖、利于发挥优势”的原则考虑写作内容写与不写、详写与略写、先写与后写,对内容进行归类。现代脑科学研究表明,大脑左半球负责加工线性信息,而右半球则负责加工形象性、结构性、层次性信息,脑图的引入避免了传统的列作文提纲的线性缺点,使作文选材、构思、立意过程呈发散性或聚敛性,更符合个人思维习惯,有利于调动大脑两半球协调工作,提高写作效率。步骤“写”即语言的“线性”表达,强调一气呵成。步骤“修”教给学生修改方法,强调念作文,使学生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
2024作文怎么写的篇5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作文成功的一半。作文的开头技巧:开宗明义,直入正题;点化名言,引用入题;说明情况,提示背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描写环境,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波动心弦;倒叙开头,引起回忆。
【关键词】作文的开头技巧 一题多法 一法多题的练习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俗话还说:良好的开端是作文成功的一半。写作亦然,开头写的顺,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充满信心地写下去,另一方面思路打开了,以下的展开部分就如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课文的实例来谈谈作文的开头技巧。
一、开宗明义,直人正题。
例如,《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是开篇点题,也暗含主题(对春的期盼和赞美)。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开头: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想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是开篇点了一半的文题和主题(对百草园的喜爱)。
二、点化名言,引用人题。
例如,《怀疑与学问》的开头: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这是引用名言开头,再如,《卧看牵牛织女星》的开头: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这是引用诗句开头。()《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开头:从下列四种图形中,找出一个性质与其他三个不同的;这是引用问题开头。
三、说明情况,提示背景。
例如,《散步》的开头: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里一开头就交代了人物,人物关系,事件等情况,暗示下文中处理分歧中体现亲情的背景。再如,《变色龙》的开头: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他身后跟着一个火红色头发的巡警,端着一个筛子,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这里一开头就交代了人物,市场的情况,提示了沙皇俄国腐坏萧条的社会背景。
四、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例如,《枣核》的开头: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棵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蹊跷。这个是一开头就提出枣核的用途问题,设置了悬念。再如,《羚羊木雕》的开头:“那只羚羊木雕哪儿去了?”妈妈突然问我。这个是一开头就提出木雕的去向问题,设置了悬念。
五、描写环境,渲染气氛。
例如,《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干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描写了农村衰败,荒凉的景象,渲染了萧瑟的气氛。再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气热的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这里描写了酷热恶劣的环境,渲染了烦躁、憋闷的气氛。
六、抒发感情,波动心弦。
例如,《白杨礼赞》的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里是开头就直抒赞美之情。再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的开头: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里是直接抒发感人的赞美之情。
七、倒叙开头,引起回忆。
例如,《我的老师》的开头: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这里由成人的眼光开头,回忆小学时候的老师。再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这里以现在开头,引出多年前的往事。
以上都是以初中课文为例子,大家都还记得吧?希望这些经典的开头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这些,你就知道该怎么写作文的开头了。为了让大家熟练掌握这七种方法,请记住这56个字:开宗明义,直入正题;点化名言,引用入题;说明情况,提示背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描写环境,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波动心弦;倒叙开头,引起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