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待足何时足的人生哲理(推荐7篇)
“要吃水煮肉”投稿了7篇人生待足何时足的人生哲理,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人生待足何时足的人生哲理,欢迎阅读分享。
篇1:人生待足何时足人生哲理
关于人生待足何时足人生哲理
明代陈眉公《小窗幽记》中说:“人生待足何时足,未老得闲始是闲。”诚哉,此言不虚!
人是最难满足的,尤其是人的欲望更难侍候,所以人们常说“这山望着那山高”,“人心不足蛇吞象”。我们打懂事起,就从前辈那里秉承了“必有所为”的做人之道,不停息地奋斗和追求,来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跟别人较着劲,也跟自己较着劲,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因为我们所追求的往往是把握不住的`东西,得到了很快就会失去,所以永远处在一种希望和失望的交替矛盾当中,谁也不会满足。
当然,欲望对于人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力量和信心的源泉。人不能没有个人欲望,不能没有追求,但却不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必须有自己的主宰权,必须将欲望限定在一个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层次,这样才能感到人生旅途的通畅,才能充满快乐。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寄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写道:“饥止一箪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人生在世,不管你拥有多少别墅、美味和宝车,其实你的必要需求很有限——日食不过三餐,夜眠不过七尺,出入不过一车而已。过多的欲望只能是人生的累赘。一些人常常埋怨做人太累,其实是没能把握好追求、知足、欲望等的尺度,把无止境的拥有作为做人的过程,这负担实在是太沉太重了。
芸芸众生都在追求物欲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放下贪婪,回头是岸,便可立地成佛而得大解脱。人们往往只会追求物欲而不知追求精神解脱,所以何时才能满足呢?若是能够及早地明白心灵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精神上的享受才是最大的享受,也就不会为物欲外境所驱使。心里安宁了,人生也就清闲自在了。
常言说:“知足常乐。”人生唯有“知足”才能“常乐”,要想“常乐”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欲望。欲望不高,要求甚少,就容易满足。心满意足,才能笑口常开。百万富翁不一定快乐,官位高的人未必过得舒心,快乐和幸福属于那些清心寡欲之人。只有珍惜你所拥有的一切,有一颗自然平和的心,善待身边的人和事,你才会活得快乐而幸福。
一位哲人说过:真正的幸福并非拥有的多,而是索求的少。世间值得人们喜爱的东西太多,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只是本能,而明白自己不需要什么才是人生的智慧。珍惜拥有,知足是福,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的生活智慧。
篇2:人生足别离美文
人生足别离美文
昨晚下了场大雪,积在路上的,早已被来往的车辆碾成了令人灰心的颜色,像是人的心情。林海洋急急忙忙钻出出租车时脚后跟溅起的雪星脏了裤腿。他没注意,直愣愣地走过两旁长满荒草的青石板路。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追悼会。只是没想到,黑白分明的房间中央的遗照会是那个与自己年纪相同的女子。照片上的大眼睛仍旧闪闪的,让林海洋深深吸了口凉气,只有自己听见,心里最后那根线“嘭”一声—断了。
杨光,五年不见,别来无恙。
他是打娘胎里就认识杨光的,她母亲和自己母亲非亲姐妹却胜似亲姐妹,女人之间的感情常常就是这么匪夷所思。两个女人的形影不离可怜捆绑了他们俩。于是,林海洋从幼儿园到高一的同桌都没变过,直至到了高二文理分科,他俩的“缘分”才算是告一段落。说到结束,林海洋心里是松了一口气的。这么些年来自己几乎所有的事情都跟杨光有关,甚至常常被人戏称自己早定了娃娃亲,弄得他又羞又恼。怕是自己长得不错却没有任何女生向自己表露过好感的悲哀多多少少也从中而来。其实,他内心是不会接受杨光作为自己女朋友的。杨光自小学两年级摔断腿被她爸喂了一暑假,体重再也没恢复过正常。再加上青春期肆虐在脸上的标志,杨光早自断了成为林海洋心目中那种窈窕身材,肤若凝脂,一头秀发的女神之路。
借着班级不同这一良机,林海洋麻利地斩断了自己与杨光的亲密联系。路上遇见时,他会装成与朋友热谈而直接忽视闪着大大眼睛向他微笑的杨光;周末同乘车回家也闷在那不说话;不再骑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去杨光家蹭饭,他换了一辆拉风的山地车···贩妨趾Q笠膊恢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没来由的,仿佛血液中就像抛弃掉之前的种种,跳脱出生活了十几年的环境。不经意间,杨光首当其冲?
不过,杨光倒也平静,照旧在文科班混得风生水起。只是在他不理睬自己之后,也断然装路人。这倒是让林海洋措手不及,以为依照杨光的个性,早就天天跟在身后问东问西的,心里的不屑又加了层愤怒。林海洋只是忘记了,每个人都有权利跟青春闹别扭。
人生的线总是凌乱的,即使一开始共牵一头紧密重合的线,也会在命运拨弄之后被搅得天各一方。他们俩的人生像极了直射角射线,向外延展,不再有交集。两人似乎都在避免突如其来的见面风险,都在找各种借口阻止再会。
后来的相逢是在大学摸爬滚打一年后,被初中同学会活生生推到了一起。班长也真是精明,杀到各个同学家挨个将人拎了出来。林海洋小心翼翼避免着在这热气腾腾的氛围中见到熟悉的.身影,没有成功,在凌乱的一瞥里,他找到了。杨光变了太多,几乎让他认不出来。身材已是清秀模样,皮肤也光滑白皙了不少,在饭桌有些微黄的灯光下,没有了半点青春攻击的痕迹。还留了一头长卷发,像是海藻般浓密又自然地披下来。杨光就那么静静地坐在那里,全不似当年与自己争抢鱼头的彪悍样。可他仍旧是在一瞬间找到了,就那一秒,不用多。林海洋的心没来由漏了一拍,深深的失落感便覆盖下来。这时班长端着酒杯站起来,扯紧了嗓门:“大家还记得当年咱们班那对青梅竹马吗?”全场的目光突然都徘徊于他们俩之间,大家纷纷露出暧昧打趣的表情,并鼓起掌来。林海洋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双手不知往哪搁,拿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倒是杨光,仍是从容地坐在那里,微笑着,似乎此事与自己无关。她旁边的一位女生笑吟吟地朝向大家:“别提了,被杨光男朋友知道了可就不好了。”于是,全场噤了音,各自尴尬地将话题引开了去。杨光觉得照射在自己身上的目光都变了,心又沉了一遭,给自己倒杯酒,算是敬自己当年斩断所有可能的可笑。
散会时已是深夜,小城在晚上打不到车。杨光和林海洋就那么一前一后走在冷清萧条的大街上。两旁的路灯像是浮在黑暗中的黄色气球,变得异常哀伤。
“你,你和男朋友,还好吗?”
“好。”
“那你,你,最近,怎么样?”
“我,我还好。”
对话,在开始时便已结束。像是林海洋和杨光之间那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杨光那纤瘦的身影进入自己仍旧熟悉的院门时,林海洋忽然好想找个人好好诉说一下他和杨光的故事:两个人因大人出差同挤在一张床上互挠脚心;初中时每周六下午林海洋准时向杨光倒苦水;两人在饭桌上争鱼头的别扭劲贩贩贩也不知道另一个人记不记得。“少年时光易离散”,林海洋思忖良久,从一片工科生思维中活生生挤出这句矫情的话。
再后来,便是生死永隔。
追悼会没有许多人,都是些长辈。灵堂摆满了菊花,经不住雪天寒意,已经呈现败式。林海洋记得杨光曾对自己说过,死后绝对不能送菊花,必须摆满玫瑰,大红色的。他苦笑了一声,转身出了门。外面仍是哀戚的哭声,另一家人正收了骨灰,在那放炮行礼。林海洋没有注意,被天上掉下的火星烫着了衣服,袖口处烧出一个小洞。他只是随意抖了抖,似乎没有任何知觉了,不恼怒,不可惜,空空的,空空的,自己的胸腔像是随时能荡起回声。
云又大片压下来,携带着凶恶的冷风,今夜怕又是一场大雪。
恍惚中,林海洋像是看见当年与杨光一起坐在电动三轮车后面的自己。天很冷,两个人都裹得严严实实,用围巾遮住了半张脸,背靠着冰冷的围栏。杨光是少时的模样,脸圆圆的,还长着痘。他听到从围巾中传出断断续续的歌声:“你来过一下子,我晕眩一辈子,真像个傻子,真不好意思贩贩贩”风吹起了杨光耳侧的头发,林海洋突然想伸出手为他整理一下。然而,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什么也没有做。风声带走了一切。这注定只是一个男孩遇上女孩的故事,只是遇上。
我最终也不知道,林海洋喜不喜欢杨光,杨光有没有暗恋过林海洋。所有的故事都随着杨光的离开融化在了火里。而林海洋,他站在故事的最后,回头扯了扯裤腿,觉得那点点污渍像是自己心上的斑点,洗不去了。
篇3:人生足别离杂文随笔
人生足别离杂文随笔
“唐诗的五言绝句里,有一句叫作“人生足别离”。我的一个前辈把它翻译为:唯有再见,方为人生。的确,相逢时的喜悦乃是转瞬即逝的`情愫,而唯有别离的伤痛却刻骨铭心。即便说我们总是生存在惜别之情中,亦绝非戏言。”
晚上读太宰,不好。教人难以活下去。
前一日说少年,想到太宰这样说,涵盖少年所有美学的两个词是,“潇洒与典雅。” 很有道理。现在的男孩子大多是美的。美得人心惶惶。然美则美矣,毫无灵魂。此话一出,肯定要殃及一大片了。斗士们定要抓住我大肆批斗,他们的灵魂也是你能说的么?有什么资格说?
我是没有资格了。
只是这资格我也不想让给你。
潇洒与典雅太难见到了。得见其一已是困难,二者兼得且融合得完美妥帖,难上加难。
今日看到river phoenix,惹得我又生感慨。
他就是很明显的二者兼得的男孩子,外形潇洒,性格典雅。很多人会觉得我说反了,我也不想辩驳,他在我眼里,一直就是这么敏感典雅的。
说回别离吧。可不就是别离了吗,都去做上帝的宠儿了。
其实想想,能说再见,未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
当然,能说一句“好久不见”,那就太好啦。
篇4:足画人生优秀作文
足画人生优秀作文
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便启程人生了,就像一张白净的画纸将被画上五彩缤纷的画一样。
若你睁开眼就有鸟语花香、莺飞草长、万物苏盛的繁景萦绕,你应衷心感谢上天给予你的美好开端,赋以嫰丽绿的底色昭示生命的起点,驱逐征途的陌生和不安。因为这某些人出胎落地只有不幸的阴暗和恐惧,甚至面临死亡的逼近,死神病魔如同凌虐一张白纸那样折腾婴儿的身心,漫延着无尽的阴影,喷洒出沉重的黑暗,而顽强挺过的襁褓却要从荒墟中寻找光明,感受色彩。
路上的风景也不尽一致。可能下一分你所看到的不再明朗舒适,会有生老病死的映现,会有成功失败的哀乐,会有狂风暴雨的姿肆,你是否会产生复杂丰富的心理情绪来感染你自己?影响鼓励你自己?是否会如同一位写生者将所感所想融入到自己的画中,色上,心里?
可能渐渐的,你觉得迷茫或者清醒。孤单的囧途上竟分散的岔道,开始出现许多同路人,变换更加多样的图景。如果你猛然回头,想原路返回,这次你看不清来时的路了,隐隐约约时消实现。其实是你从未停下脚步,即使你再不想追逐时间的步伐,表现出原地不动甚至倒退的状态。你要跟花草嬉戏,跟大树谈心,跟鸟儿劳动也避免不了你与人相处,若你进入他人生活,将多姿多彩的笔调传达给你,毫不疑问,你也得到了别人的色彩,映在你心里挥之不去。
你会长大成熟。不知不觉,你的情感思想充斥着太多现实中外来的色调,无论灰白黑暗还是红绿黄蓝,你会视若珍宝。艰难酸辣的旅程真正开启了!就算是被路石绊倒,被荆棘刺伤,被猛兽追赶,你也会坚强的`走下去,除非你丧失了战斗的意志。接下来的视野更加宽阔:高山峻岭、弯河泥潭、冰川大海,疆江平原……
最后,是暴风雨过后的平静和愉悦吗?可能,也不可能。此刻的时间已记录了你的大半辈子,活生生的你所走过的路。重要的是时间不为一名创造者,因为有些人是一个完整的句号都还未填补完成,有些人却是已成了锦绣山河或抽象派的杰作!那画里画的人是谁?毋庸置疑,正是你自己!没人帮你,没人插足,没人阻挠,你是把你的一生行迹都灵本本的丰富在一开始你那白净的心灵中了,已不谓它是否就是一张白净的画纸,你是否是世界上享誉全人类的画家。
别让你所骄傲的画笔成为完画时的悲哀,勿让你所漠视的色彩论为画卷中的遗憾。珍惜现在,足画人生!
篇5:知足常足知止常止人生哲理
知足常足知止常止人生哲理
从前,在普陀山下有个樵夫,他家世代以打柴为生,他整日早出晚归,风餐露宿,辛勤的劳作却没有换来富足的生活,家里常常揭不开锅。于是,他老婆天天到佛前烧香,祈求佛祖慈悲,让他们夫妻早日脱离苦海。
真是苍天有眼,大运很快降临。有一天,樵夫在大树底下挖出了一个金罗汉,穷光蛋转眼间变成了百万富翁。于是,他买房置地,宴请宾朋,好不热闹。亲朋好友像是一下子从地下冒出来似的,纷纷前来向他祝贺。
按理说樵夫应该非常满足了,可以告别贫穷尽享荣华富贵了。可他只高兴了一阵子,很快就犯起愁来,茶饭不香,坐卧不安。老婆看在眼里,不禁上前劝道:“现在吃穿不缺,又有良田美宅,你为什么还发愁?就是贼来偷,一时半会儿也偷不完,你这个丧气鬼!天生受穷的命!”
樵夫听到这里,不耐烦了:“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怕人偷只不过是小事,关键是18个金罗汉我才得到了其中1个,那17个还不知道埋在哪里呢,我怎么能安心?”说完便像只被烤熟了的鸭子,瘫软在床上。
从此后,樵夫抱着金罗汉整日愁眉不展,落得疾病缠身,最终一命呜呼。
禅宗说:无欲则刚。无所欲求时,人的心才会真的开始平静。总以为人生有很多事太过于重要,走过去,回首再看,不过尔尔。
在现实生活中,能够深得佛禅真谛的`人毕竟不多,所以有很多人终日被世俗的名利所缠绕,被欲望的包袱所压迫。但是,人的心一旦与欲望牵扯到一起,就很难再有真正知足和快乐的时候了。
有句话叫“人心不足蛇吞象”,尤为形象地表明了人的欲望永远不知满足的丑态。要想真正享受人生的乐趣,基本信条就是“知足常足,知止常止”。洪应明说:“谢事当谢于正盛之时,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虽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此言可谓真知灼见。在对待名利、荣辱、财富等问题上,人还是糊涂一点儿好。糊涂了,你就不会为其所累、所苦、所怨。
欲望的满足不是满足,而是一种无止境的自我放逐,一个欲望满足了会带来更多更大的欲望。如果我们为欲望所左右,为欲望的不能满足而受煎熬,那么人生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滋味。
犹太人帕霍姆已经很富有了,但仍然不知满足。为了得到更多的土地,他去向巴什基尔人买地。巴什基尔人首领告诉他:“我们卖地不是一亩一亩地卖,而是一天一天地卖,在这一天时间里你能圈多大一块地,它就都是你的了。但是如果日落之前你不能回到起点,你就一寸土地也得不到。”
这天早晨,帕霍姆和一些巴什基尔人来到一个小山岗。帕霍姆出发了,他大步往前走着,觉得每块地都很好,丢掉可惜,就一直向前走去。抬头看看太阳,已到中午,天变得燥热起来。他边吃干粮边继续前进。天气热极了,但他仍然没有停止自己的脚步,心里想:辛苦一时,享用一世。
又走出了很远很远,他抬头望望太阳,已经到了下午。“现在就回去,不行!前边的那块地看起来很不错,把它也圈进来。”于是,他又继续前行。
终于,他不得不往回返了,可是回来的路上,他越走越吃力,但为了在太阳落山之前赶回去,仍然不断地加快步伐,就在太阳即将沉入地平线的一刹那,他离出发点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了,于是他使出最后的力气向前冲去。就在这时,他两腿一软,扑倒在地。仆人跑过来想把他扶起来,却发现他大口大口地吐着血,不一会儿就停止了呼吸!天气太热,仆人无法将他的遗体运回去,只好在附近的树林边上挖了一个坑,把帕霍姆埋葬了。
帕霍姆圈到了望不到边际的一大片土地,最后需要的只有比他身体稍大点儿的一小块。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做事不要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否则无尽的贪欲不但让自己得不到丝毫生活的乐趣,说不定还会最终毁掉自己。
在人生的许多时候,还是要做一个知足者,有句话不是叫什么“知足者常乐”吗!《老子》也说:“知足之足,常足矣。”大则忧国忧民,感时忧愤;小则忧家忧己,往往都是忧多于喜,要说服别人或说服自己就得有这样的胸襟。
在为人处世中,同样要坚持“知足常足,知止常止”的道理。尽管每个人都想往高处走,都想生活、工作的条件更好些,身心更安逸些。但是想归想,未必都能一一满足,在各种理想、愿望,甚至连小小的打算都未能成为现实的时候,你就要学会承认和接受现实,并且不消极、不失望,努力寻找心理上的平衡,正确对待得失和轻重。
知足之法,即是富乐安隐之处。知足之人,虽卧地上,犹为安乐;不知足者,虽处天堂,亦不称意。不知足者,虽富而贫;知足之人,虽贫而富。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
篇6:当我足够好或许就不会爱你了人生哲理
当我足够好或许就不会爱你了人生哲理
当你爱一个人,而他不爱你,你也许会想:
“如果我变美一点、好一点、出色一点,他是不是就会爱我?”
可是,如果你变美一点、好一点、出色一点,你可能根本不会爱他。
假使我有那么好,我为什么要爱你?我没那么好的时候,你都没看上我,等我变好了,我才不稀罕你。
01
有一个女孩子,曾经死死地爱着一个男人,可他不爱她,他只是一次又一次占她便宜。
他知道无论他要她做什么,她也会为他做;他知道,即使半夜三点钟,外面刮着冷飕飕的风,他想找个人陪,只要一通电话,她会马上飞奔到他身边,帮他暖床,任他摆布。她是可以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他爱的,是那些比她时髦、漂亮和聪慧的女人。
那时年轻,她以为自己永远都比不上他爱的那些女人,在他面前,她只是一只卑微的丑小鸭,时刻乞求他的爱。有时候,他对她还是不错的,会陪她吃顿饭,会开车送她回家。当他需要的时候,他对她还是挺温柔的,两个人在床上温存的那些时刻,她甚至相信,他也是爱她的,就像她爱他一样。
谁会跟一个不爱的人睡啊?她终究太年轻,入世未深,太不了解男人。他不见得是个坏人,可是,他并没有她以为的.那么好。他有多坏?大概也不算很坏吧?他只是不拒绝一个自动滚过来又自动滚回去的女人,他只是任意挥霍一个可怜女子对他的一往深情。
谁要你爱我呢?我都没要你的爱,是你自愿的。当你做了那么多,对方只说:“都是你自愿的。”那一刻,你才发现所有的付出都被辜负了。
02
被爱的女人在那个爱她的男人面前可以任性,可以闹情绪,可她在他面前从来不敢。当她需要的时候,他从来不在她身边,即使她所有的陪伴都是免费的,他也从来不会送她一件小礼物,倒是她一直送他礼物。
那年圣诞,她一个人去纽约探望住在那边的老同学,两个人在百货公司买圣诞礼物时,她看到一个很漂亮的风景玻璃球。她蹲下来,眼睛定定地看着那个玻璃球,她好喜欢玻璃球里的雪人和漫天飞舞的飘雪,觉得他也会喜欢。她心里想,要是他愿意放在床边,那多好啊。
“卖好贵啊。”老同学提醒她。
可她就是想送他这份礼物。那个玻璃球比普通的玻璃球大很多,重甸甸的,又容易打碎,她不敢托运。挤在小小的经济舱的座位里,她一直把玻璃球放在大腿上,十几个小时的机程,下机时,她两条腿都麻了。
然而,当她把礼物送他的时候,他竟连看到不看一眼,只说,他从来就不喜欢玻璃球。
03
她不知道是时差倒不过来,人崩溃了,还是终于心碎了,她头一次对他发脾气,也是最后一次。
许多年过去,她长大了,蜕变了,她变美,变得比以前好,她有自己的事业,有钱,也有爱她的人,这个人宠她、疼她、迁就她,而且比她曾经一厢情愿爱着的那个男人优秀得多。
原来,她不是丑小鸭,她配得上一个更好的男人。
当她需要的时候,他总是在她身边,当外面刮着冷飕飕的风,他会提醒她多穿衣服。寒冷的冬夜,当她两只脚丫冻僵了,他会帮她捂脚。她送他的每一样东西,他都会珍惜。
百转千回,每个人想要的,不过就是珍惜吧?
那年在纽约买的风景玻璃球一直放在她家里,她始终喜欢这个玻璃球,有时候,她会定定地望着它,回想那时的自己。到头来,她当时掏空口袋里的钱买的这个玻璃球一点也不贵,它是她的救赎,她在玻璃球里看出一厢情愿的爱终归没有未来。
她那时为什么苦苦地爱着那个不爱她的人?是太年轻了还是太没自信?那就是青春吧?青春有多蠢,她就有多蠢。
他是她年少无知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
那时候,她常常苦涩地想,她要有多好,才配得上他的爱?她要有多优秀,他才会爱上她?
这么想有多傻啊?
与其卑微地乞求一个男人的爱,不如自个儿活得好。当我足够好,我都不爱你了;我也不爱一个不爱我的人。
篇7:人生若得一知己,幸也,足的情感散文
人生若得一知己,幸也,足的情感散文
人生难得一知己!然,真正的知己,是默默地注目,是淡淡的相守,既是一份相知,也是一份懂得!一个拥抱,一个眼神,一切尽在不言中;一段文字,一次疼惜,便会留下历久弥新的感动和记忆!知己,不用预习,便有一份诗意;不用解释,自有一种灵犀;无需掩饰,会有一份默契;无需刻意,就有一份惊喜!许多时候,真正的知己就像一杯清茶,总是在淡然中,沁入心脾!
知己,肯定和性无关,无限于性别,无关乎年龄、相貌和经历。大凡能成为知己,却有着共同的爱好,相互尊重、彼此欣赏;既有亲人间的依赖,朋友般的信任,爱人似的贴心,却又比爱人疏淡,比朋友情浓,比亲人随意。
通常知己就像两条平行线,如同火车的两条轨道,虽齐头并进,却又各走各的道,始终保持着不可交集的安全距离。中间一道一道的横梁,既是连接彼此的`纽带,又保证不会越过中间的界隔,走在各自的位置上,灵魂很近,身体很远。既要够得着欣赏对方的优秀,又要保护那份神秘感,不会被一眼望穿。
顾名思义,知己,就是知道自己,也知道你,这可是千金难买的知。一只鸟飞走了,你含着泪笑了,对方知道你为什么会笑;一朵花谢了,你哭了,对方能知道你因为什么哭;下雨了,你在雨中狂奔,对方却能读懂你的脸上流下的是泪水还是雨水;一杯浊酒无言而吞,对方还知道你咽下的是心酸还是欣慰!
真正的知己,不能为你遮风挡雨,却能使你不好的心情在雨天放晴;可以不在你的视线之内,却总是住在你的灵魂之中!风平浪静时,虽然你会忘了有那么一个人,但必定在叹气时,把对方从心灵深处拽出来。知己之间,没有承诺,没有纠缠,没有多远,也没有多近。似乎从来没有得到过也没有失去过,只如一缕清风,纤尘不染吹过你的生命,又如春雨落过,只有被滋养的生命才能体会到。
人生免不了各种不如意,许多时候,这些不如意并不是对谁都能倾诉。亲人,你不忍把痛苦建立在他们的心痛之上;朋友,通常都是各有各的生活,不一定能理解,也未必愿意让你来扫兴;爱人太过亲密,何况也早已转化成了亲情;唯有知己,正好是那个垃圾桶,你可以把所有的不快都倒给对方。
倘若生命中,真的能遇到这么一个人,能听你倾诉,任你唠叨,陪你流泪和疯狂,这个人,其实就是知己。人生若得一知己,幸也,足矣!